原标题:蹲点调查丨特色农产品:“最鲜一公里”如何打通
水分子保鲜库内存储的猕猴桃。
蒙阴县野店镇继余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冷库前,村民们正将运来的板栗检查、包装、入库。
冷库内,果品摆放在货架上。
20%-30%!这是目前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,而这个数字在发达国家仅是5%。
冷库、冷链运输,是解决生鲜蔬果物流运输和储存的关键。目前,我国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整体上不足,且存在结构性矛盾,城乡发展不均衡。在农村、山地丘陵、偏远地区等,“少库”导致一些生鲜农产品在“最先一公里”上保鲜不当。
今年6月,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《关于做好2022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》,提出要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合理集中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。今年4月,山东省印发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,提出以“首末一公里”冷链物流需求为导向,突出强化农产品采收预冷、初加工、保鲜储存等农产品上行、冷货消费下行功能,在田间地头、社区商圈,布局建设满足生鲜农产品品控要求和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采供网点。
山东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现状如何,建设中解决了哪些问题?正值秋天收获季,记者到果品大县进行了蹲点采访。
把损失率降到5%以下
位于沂蒙山腹地的蒙阴县,是山东省的果品大县,全县果品种植面积达100多万亩,其中蜜桃面积71万亩,年产量24亿斤。庞大的果品量,需要大量冷藏库进行预冷及临时贮藏。
9月8日下午记者采访时,正值蜜桃收获进入尾声、板栗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。位于蒙阴县野店镇演马庄村的继余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冷库前,很是热闹:十多个工人正在包装黄桃,两个叉车穿梭在冷库之间。
合作社负责人伊继余一边指挥着叉车从1号库中出库,一边接起电话与顾客沟通着板栗到达时间。
不一会儿,货车载着新鲜的板栗到了门口。一旁早已做好准备的几位工作人员迎了上去,开始卸货。
板栗卸下来之后,工作人员围在一起,挑选出栗苞、树叶等杂物,包装好了再放进冷库。这些板栗,要放到冬天再出库售卖。“今年的板栗行情好,现在一斤6元多!”伊继余说。
在这从事包装工作的都是周边村民,每天能拿100元工资。欢声笑语中,一时充满了收获的喜悦。
像这样的收获之喜,这里经常上演。作为“蒙阴蜜桃”的主产区之一,每年的四五月份到九月上旬,都是桃子上市的季节。从早熟到晚熟,从毛桃到油桃,从普通桃到蟠桃,整个收获季,天天都在重复着桃农摘桃、果品经纪人收桃、大货车运桃的流程。
眼下,桃子收获季即将过去,板栗、蜜薯、苹果等将陆续收获。“我这个冷库,一年四季都没有闲下来的时候。”伊继余说。
伊继余介绍,合作社共建了6个冷库,3年里陆续建成,总库容达到6000吨。其中有两个可以当作冷冻库来使用,最低温度能达-18℃。伊继余打开冷库大门,寒气逼人。高耸的货架直通顶部,上面的果品分门别类、整整齐齐。
损耗,是生鲜果品储存运输中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。蒙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宋西传表示,尤其是蜜桃这种水果,不耐储存,加上收获时正值夏天,天气炎热,一般5-7天就会腐坏。这几年,蒙阴蜜桃很大一部分外销到浙江、广东等地,如果普通运输,损失率更高。
伊继余介绍,对于桃子来说,冷库最大的作用并不是长时间存放,而是“打冷”,就是将桃子包装好后在冷库放置24-48小时,让温度降下来。这样在后续运输过程中,能起到保鲜作用。目前,运往周边省市采用普通车,运往南方多用冷链车,水果品质可以得到保障。
将果品放入冷库的,有普通果农也有果品经纪人,后者占大多数。“果农当天卖不了的,会放入冷库暂存;或者估摸着未来三五天没有桃子成熟、接续不上,就先放一些进冷库,每天都能拿出来卖。”伊继余说。
冷库对果品经纪人更重要。
农村的经纪人又叫涉农生意中间人,是指在农村流通领域撮合成交或直接组织农产品交易的人。他们在农产品流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“研判市场,把握更好的时机。”对于果品经纪人赵健来说,冷库让他得以“买全国、卖全国”。
眼下正在出库的23万斤秋月梨,橙色的纸箱包装精美,正是赵健存在这里的,已经存放了10天。再过几十分钟,冷链车就要来拉走,它们将被发往浙江嘉兴等地,放进超市货架或以团购的方式进入社区,以80元/箱的价格出售。
这些秋月梨,并不是产自蒙阴当地,而是从河北省赵县收来的。“他们的梨比我们当地的好吃,南方顾客喜欢。收来之后,在这里挑选、包装、入库,再找合适的时机发货。”赵健说出了来蒙阴“中转”的原因:人工成本低。
在伊继余的冷库建成之前,赵健的“大本营”在离此处较远的另一家冷库,那家冷库规模较小,离赵健的家也远。现在,在继余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的冷库里,赵健经营的盘子更大了些。他认为,对中高品质的水果来说,冷库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
“如果发去的礼盒里常有坏果,那牌子就砸了。”赵健说,他收来的蜜桃等水果,经挑选包装后入库,再出库时直接运走,基本不会有腐烂的情况。“总体来看,能将损失率降到5%以下。”
从事果品经纪人这行已有多年,赵健对一些变化感受深刻,一是消费者对果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进货的超市尤其是高端超市对果品源头的把控也越来越严;二是在终端销售渠道上,近几年社区团购非常火爆,这让消费者的反馈更快更直接,“可能一次不好,他们下次就换货了。”
赵健认为,蒙阴蜜桃省外销售占比大而且能进高端超市,是因为品质和品牌的双重作用。而持续拉升品质,冷链要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,因此每个物流冷链都必须要无缝衔接,所以对各个环节组织协调要求更高。
冷库改变了“随摘随卖”的销售方式
除了能够减少运输损耗、提升农产品品质之外,保鲜冷藏设施还在农产品“错峰销售”上发挥重要作用,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。
记者采访发现,以红薯为例,在贮藏窖等设施未建成前,红薯售价一般在0.4-0.5元每斤,价格较低。建成贮藏窖后,老百姓对刚收获的红薯进行临时贮藏,避开市场低迷期,储存到春节前,销售价格可达到0.8-1.0元每斤,春节后甚至能达到2元每斤。这样一来,集中上市、价格低迷的现状得以改变。
这样的作用,体现在淄博市博山区特色水果猕猴桃上更明显。
9月是猕猴桃大量上市的季节。今年,这里有了一番新景象:新采摘的猕猴桃被整齐摆放在湿润、低温的保鲜库内,自动化分选车间里分拣设备正有序地运转着。猕猴桃经过传送链,根据个头大小、果身软度等标准被自动分拣至相应位置,工作人员将分拣完成的猕猴桃进行包装处理。
经过保鲜处置的猕猴桃,能储存3-4个月,可以在春节前上市。
“我们果农持续了十多年的‘随摘随卖’销售方式,终于改变了。”一旁,碧玉(淄博)果蔬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志广打开了话匣。
“博山猕猴桃起源于博山区源泉镇,从1986年首次引进猕猴桃试种,经过30年的不断改良,培育出了自有品种‘博山碧玉’,适合当地山区种植。”王志广说。
他说着,选出一个已经变软的猕猴桃,在上面开了一个小口,用嘴一吸,美味的果肉便可吸入口中。
“细嫩多汁,是博山猕猴桃的优势,但同时也增加了其在存储、运输和销售上的难度。”王志广说。
记者采访发现,对博山猕猴桃来说,最大的短板就是采摘期短、储存期短。正因如此,博山猕猴桃难以进入商场和超市销售。据了解,一种水果货架期三个月以上,才能与超市达成合作。“我们的猕猴桃达不到这个标准,采摘期不到一个月,摘下来之后保存不到一个月。”当地一位果农说。
销售时间集中,销路分散,电商销售就成了主要销售模式。果农们的电商销售不是通过淘宝、拼多多等电商平台,而是以微信朋友圈为主。这位果农表示,有顾客在微信里说一声把钱打给他,他就发快递。“顾客都是这些年来积攒下的,我把我的手机号印在包装盒上,有来采摘和现场购买的也给他们名片。”他说。
这些问题导致价格不稳定,很多年都没得到解决。王志广表示,“原来量小的时候,老百姓通过采摘、自己销售就完全消化了,但是随着产量和面积的不断增加,猕猴桃出现了滞销的问题。”
存储、运输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,“博山碧玉”的品牌就很难打响。存储时间短,在大的市场和平台没有足够的销售期,无法产生市场黏性。“博山碧玉”的名气也就更多局限在当地,想要打出全国性的知名度任重道远。而解决这个瓶颈,就是靠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延长储存期和销售期。
王志广随即带领周边果农开始尝试。2020年,他们建了一个小型保鲜库做试验。由于猕猴桃这种水果的特殊性,普通冷库效果不好,于是采用了“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”。“试验非常成功。”王志广说。
“去年,以我们合作社为主体,建了总库容600吨的保鲜库。”王志广说,去年建成时时间有点晚,猕猴桃大规模收获时节已经过了。今年,冷库的作用充分显现。目前,保鲜库共储存了合作社与周边农户的450吨猕猴桃。
项目还同时配备了自动化分选车间,为猕猴桃存储提供了新装备、新技术。
“保鲜用的空间电场水分子激活技术非常先进。这是一个物理保鲜过程,通过低压低频空间电场激活食材中水分子,赋以能量,使食材组织细胞活性化,形成一个低温、无菌保鲜生态环境。”王志广介绍。
这个保鲜库,给当地猕猴桃价格起了一个定海神针的作用。“原来的时候过了八月十五,猕猴桃就很难卖动了,价格会一下子下跌,但是今年的价格不降反升。”王志广说。
现在,老果农们信心很足。
哪些“瓶颈”需要破解
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,首要的就是资金问题。采访中,多位冷库运营主体表示,冷库建设前期投入大,运营费用也不低。
伊继余给记者介绍了建设和营运成本。他们建设的6个冷库共投入了1200万元。一年下来,电费40多万元,叉车工和制冷工工资30多万元。收费标准是,蜜桃等存储时间短的果类0.1元/斤,苹果等长期存放的果类0.2元/斤,“得运营五六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。”伊继余说。
蒙阴县在2021年入选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,配套资金2000万元,采取主体申报,先建后补的方式。继余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冷库按照建设投资的30%获得了补贴。
王志广告诉记者,他们的项目投入了2100万元,山东农担公司为博山猕猴桃产业提供融资担保,帮助农户拿到贴息贷款。“如果只依靠果农自身的力量,难以实现。”王志广说。
记者采访发现,在一些林果大县,冷库主体多数本身就是果品经纪人,如果单纯靠赚取入库费用,难以盈利。
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冷库、冷链设施投资规模大、回收周期长、运营成本高,各地应加强统筹谋划,有序组织实施,强化政策支持,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。
宋西传表示,财政资金撬动的作用很明显,2021年蒙阴全县建设(改建)120余个仓储冷藏设施,增加库容量近5万吨。
记者采访发现,信息化程度不高,也是目前冷库建设存在的问题之一。
作为全县冷库建设的负责人之一,蒙阴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科长刘元青介绍,作为试点县推进工作的一部分,去年,他们搭建起“蒙阴县冷藏保鲜设施数字化管理信息系统”。
在他的办公室,记者见到了系统的运作情况。系统将全县所有冷库纳入名单,并在冷库设置传感器,对温度进行监测。
“在后台都能查到数据,如果温度不正常了,这套系统能对冷库管理者进行预警。”刘元青说。
系统的另一个作用是对货物进行及时调配,引导客户到合适的冷库存放。此外,还实时显示南方水果市场每天的价格变化情况,以供使用者了解市场波动。
尽管如此,这些建成的冷库还是不够“智慧”。刘元青说,冷库应该朝着更加智能的方向发展,例如,在出入库管理上,现在还是人工登记条目信息,在蜜桃大量上市的时候,工人太忙,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。
“我们在设想如何实现自动化、智能化信息采集,在出入库管理上更加高效。”刘元青表示,但以现在的条件来看,难度还很大。他期待能有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。
此外,农产品品类繁杂,每个品类还需以不同温层、操作方式进行保鲜储存,这考验着各地的探索与实践。
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构建莱阳梨、沾化冬枣、胶东大樱桃等名特优水果冷链物流体系。支持将冷链物流网络节点载体嵌入栖霞苹果、蒙阴蜜桃、威海无花果等果品加工产业集聚区。
“目前,绝大多数农产品未进行田头预冷处理,县、乡层级的冷链集散中心、分拨中心缺乏,冷链运力不足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此外,农产品的分级、分拣、包装、冷藏、运输等各个环节还未形成完整统一的标准,这些都是未来建设的重点。
当然,让农产品产地“最先一公里”真正成为“最鲜一公里”,还需标准化冷链单元装具、配送冷链设施设备等多环节共同参与。这将为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、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、增强农产品抗风险能力提供有力支撑。(于新悦 张弛 )
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
来源:人民日报